刚入夏不久,驻卫辉市后河镇赵庄村第一书记张熙山就已经晒得黑黝黝。
“都是为了这地头儿的蒜。”5月17日,站在村南的大蒜地里,赵庄村党支部书记段长水告诉记者,村里的大蒜收获在即,田间管理、找人采收、寻找销路等工作,张熙山时刻惦记,亲力亲为。
2021年,新乡市机关事务中心干部张熙山被派驻到赵庄村,摸清村情后,张熙山发现村民偏爱蔬菜种植,有韭菜、白菜、萝卜、大蒜等,但都不成规模。他带着工作队一番深挖考察,决定培育村里相对成规模的大蒜产业。
乡村产业发展,要有人、有地、有钱。“赵庄村有将近3000亩耕地,几乎没有成片流转的。”张熙山先“开辟”一块地做示范,流转出了42亩地。
钱从哪里来?“单位给力,支援了10万块钱。”张熙山说,蒜种、肥料、聘请技术人员,这些都需要真金白银投入,新乡市机关事务中心的资金援助占大头。
张熙山还从辉县、中牟请来技术人员,找到村里有种蒜基础、愿意“吃螃蟹”的脱贫户熊和章,定下了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。
“想不到这蒜能长得这么好!”看着地里的紫皮大蒜,笑容一直挂在熊和章的脸上。
这片大蒜比熊和章自家的蒜种得要晚,长势一直不如他家,如今到了成熟期却完全不输。“啥时候浇水,啥时候上肥,有专家指导,就是不一样!”熊和章连连称赞技术人员。
从5月7日大蒜进入成熟期以来,熊和章就把自家蒜地交给儿子,在地里搭起临时帐篷,“全职”守在这里。村支书段长水还把爱人叫来,给收蒜的工人做饭……
“大蒜还在地里,人家一斤就能开出一块八的价儿!”赵庄村监测户焦福生最近在蒜地里帮忙浇水,账算得门清,“加上之前的蒜苔,42亩地至少收入40万,明年俺也要跟着张书记种蒜!”(记者 马丙宇 刘亚鑫)
责任编辑:王晓颖